IC反應器及其特點:
內循環(huán)厭氧反應器(IC)是在UASB的基礎上開發(fā)成功的第三代高效厭氧反應器。IC反應器的高徑比大、上升流速快、有機負荷高,由于廢水和污泥能很好的接觸,強化了傳質效率,污泥活性得到提高,其去除有機物的能力遠遠超過UASB等第二代厭氧反應器。
IC反應器由兩個UASB反應器上下疊加串聯(lián)構成,高度可達16-25m,高徑比一般為4-8,由5個基本部分組成:布水區(qū)、第一反應室、第二反應室、內循環(huán)系統(tǒng)出水區(qū)。其中內循環(huán)系統(tǒng)是IC工藝的核心結構,由下層三相分離器、升流管、氣液分離器和泥水回流管組成。
IC厭氧反應器的工作原理如下:廢水首先進入反應器底部的混合區(qū),并與來自回流管的內循環(huán)泥水混合液充分混合后進入顆粒污泥膨脹床進行COD的生化降解,此處的COD容積負荷很高,大部分進水COD在此處被降解,并產生大量沼氣。沼氣由下層三相分離器收集,并沿著升流管上升。沼氣上升的同時把第一反應室的混合液提升至IC反應器頂部的氣液分離器,沼氣在該處與泥水分離并被導出處理系統(tǒng)。泥水混合物則沿回流管返回反應器底部,并與進水充分混合后進入第一反應室,形成內循環(huán)。內循環(huán)的結果使第一反應室不僅有很高的生物量,很長的污泥齡,從而大大提高第一反應室去除有機物的能力。
經過第一反應室處理過的廢水,會自動進入第二反應室繼續(xù)處理。第二反應室的液體上升流速小于第一反應室,一般為2-10m/h。該室除了繼續(xù)進行生物反應外,由于上升流速的降低,還充當第一反應室和沉淀區(qū)之間的緩沖段,對防止污泥流失及確保沉淀后的出水水質起著重要作用。廢水中的剩余有機物可被第二反應室內的厭氧顆粒污泥進一步降解,使廢水得到更好的凈化,提高出水水質。產生沼氣由第二反應室的集氣罩收集,通過上提升管進入氣液分離器。第二反應室中的混合液在沉淀區(qū)進行固液分離,處理過的上清液由出水管排走,沉淀的污泥可自動返回第二反應室。